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
院校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Army Medical University),坐落于中国美丽的山水都市—中央直辖市重庆,是一所有着光荣历史和鲜明军事特色的军医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全国重点大学,是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副军级编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1] 
学校于1954年由原第六、第七军医大学合并而成,第六军医大学前身系第四野战军医科学校和原国立中正医学院,第七军医大学前身为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1975年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2017年更名为陆军军医大学,并对外保留第三军医大学校名。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占地205.63公顷(3084.43亩),建筑面积155.13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7亿元,图书馆中外藏书72万册。
学校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印和中越自卫反击战等卫勤保障任务,多次遂行抗击非典、汶川特大地震和玉树抗震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两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先后培养7万多名专业技术人才,成长出13位院士、47位将军和127位三级以上专家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以第三军医大学为基础,整合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西部战区陆军乌鲁木齐综合训练基地军医训练大队和西藏军区第8医院,形成重庆、石家庄、呼图壁、日喀则四地办学格局,校本部定在重庆,对外仍可称第三军医大学。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第六军医大学
1946年,创建松江军区医学院;
1947年,创建合江地区卫生学校;
1949年,松江军区医学院、合江地区卫生学校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卫生学校;
1949年,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医科学校;
1949年,南昌医学院(可追溯至中正医学院)、第四野战军医科学校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医学院。
1950年,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医学院;
1951年,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学院;
1952年,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医大学。
第七军医大学
1941年,建立太岳军区卫生部卫生教导队;
1944年,更名太岳军区卫生部看护训练班;
1946年,更名晋冀鲁豫军区太岳卫生学校;
1948年,更名中原军区四纵队卫生学校;
1948年,中原军区四纵队卫生学校、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中留开封部分)合并组建中原大学(医学院);
1949年,中原大学(医学院)分出,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  
1950年,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卫生部医科大学;
1951年,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医学院;
1951年,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学院;
1952年,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军医大学。
合并至今
1954年,第六军医大学并入第七军医大学。
1965年,野战外科研究所并入。
1969年,迁往上海,1975年迁回重庆。
1975年,第七军医大学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9年,解放军成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成为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
2004年,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原解放军成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部分)分出,移交地方建立成都医学院。
2017年,根据军委统一部署安排,自6月10日0时起,第三军医大学划归陆军建制领导管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学校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1] 
2019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与西南大学签署军民融合医学发展合作协议。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4年,学校下设基础部、公共卫生与军事预防医学院、药学院、生物
 医学工程学院、医学心理系、高原军事医学系、医学检验系、医学影像系、护理系9个院系部和研究生管理大队、干部轮训大队、卫勤训练大队3个大队,1个学员旅、以及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三所综合性教学医院。共开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等5个本科专业。

序号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具体专业
1 医学 基础医学类 基础医学
2 临床医学类 临床医学
3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预防医学
4 药学类 药学
5 医学技术类 医学检验技术